不到一小时, 布林肯点名中国30次, 倒打一耙后, 终于露出真面目

在不到一小时的对话中,布林肯对“中国”这两个字,提了不下30次。在对中方极尽抹黑后,布林肯接下来的话,直接暴露了他的真正目的。

不到一小时, 布林肯点名中国30次, 倒打一耙后, 终于露出真面目

美国国务卿布林肯

近日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一次座谈会中,对中美关系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解析,分析了两国关系的现状,和未来的发展前景。在短短50分钟的会谈中,别有用心的布林肯,对“中国”这一关键词,提了足足30次。

布林肯表示,中美关系的发展,应该秉持“竞争、对话、合作”三原则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的“目标”正越来越明确。紧接着,布林肯就开始扭曲中国的想法,对中国的战略目标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抹黑。他声称,在未来几十年里,中国正希望成为国际体系中,军事、经济、外交等领域的“领先和主导国家”。

然而,这种“愿景”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,是“相悖”的。因此,美国并不同意中方的想法,也愿意挺身而出,与中国进行“激烈竞争”,从而确保美国才是“有效塑造未来”的一方。

布林肯还扬言,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人们,都“希望”美国,能够尽一切努力,来好好管理中美关系,这一“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”。这也意味着,美国要在中美存在深刻分歧的领域中,积极地“站出来”,并将世界带往不同的方向。

近些年来,美国对中国的定位,一直都是“最主要竞争对手”和“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布林肯的这番言论,更是将美国的霸权思维,展现地淋漓尽致。

事实上,对于美方这种无底线地抹黑,和将中国当成假想敌的行为,中方早已进行过驳斥。布林肯的言论,也只是想为美国打压、遏制中国发展的种种举措,找一块“遮羞布”。

美国总统拜登

王毅外长在几个月前就表示过,美国真正的挑战,在于自身,而不是中国。如果美方将全部心思都放在打压中国上,必然会自食苦果。

除此之外,布林肯还对中俄两国的关系,进行了又一轮的炒作和抹黑,声称中国与俄罗斯近两年的密切合作,正让中国在这场“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胁”中,扮演了一个“推波助澜的角色”。

对于这番言论,中国也已经不止一次地进行了强调,中俄双方的正常合作,从来都不需要美国的“指点”。美方的种种言论,其实都是在向中方推卸责任,借此来掩饰他们自己在俄乌冲突中的种种恶劣行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身为民主党“忠实幕僚”的布林肯,对中国大放狠话之际,美国现任总统拜登,却遇到了大麻烦。在不久前的首场总统竞选辩论中,拜登以相当“惨烈”的方式,输给了特朗普,外界对于他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猜测,也逐渐甚嚣尘上。

在这种关键时刻,不少民主党人士,纷纷要求更换拜登,另选他人来代替民主党“出战”。因此,在此次座谈会中,布林肯也积极地为拜登进行了“找补”,并努力强调了美国的所谓“领导力”。
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布林肯之所以选择在这一时机接受采访,并大谈中美关系,很可能也是在为拜登转移注意力,想要靠着诋毁中国,来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。而这也正是美方的惯用伎俩。

不到一小时, 布林肯点名中国30次, 倒打一耙后, 终于露出真面目

拜登和特朗普进行首轮辩论

不过,尽管布林肯一直强调,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“强大领导力”,但现场的观众却不愿意买账。一位研究东南亚项目的专家提到,在此前的一次民意调查中,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已经更偏向于选择中国,这与美方所宣传的愿景,无疑是相悖的。

事实上,这也不是布林肯第一次对中国动小心思了。在今年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,布林肯还公然提出了所谓的“餐桌菜单论”。

他表示,“在国际体系中,如果你不在餐桌上,就可能会在菜单上”。结合当时的背景,不少分析人士认为,布林肯的这番话,其实是在敲打欧洲盟国,乃至更多试图在中美交锋中“选边站”的国家。

不到一小时, 布林肯点名中国30次, 倒打一耙后, 终于露出真面目

而无论是“餐桌菜单论”,还是“美国塑造未来论”,都赤裸裸地暴露出了布林肯及其背后的美国,所秉持的零和竞争思维。同样是在这一会议上,中国外长王毅则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。王毅外长表示,“各国应努力寻求共赢,避免多输,共同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”,两相比较,高下立见。

王毅与布林肯会面

与此同时,口口声声强调要与中国保持合作的美方,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自己的承诺,在多个领域对中方及中企进行制裁。不久前,拜登政府还声称,要对中国的港口起重机加征25%的关税。然而,还没等中国发声,美国国内的众多港口,就纷纷开始抗议。

在此之际,中方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。就在布林肯接受采访时,中国出台了一项最新规定,明确宣布,中国的稀土资源属于国有,直接打在了美国的“七寸”。

从布林肯的种种言论可以看出,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美国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霸权思维,还想顺便给中国多泼一泼脏水。然而,当前世界的主旋律,已是合作共赢的多极化发展趋势,霸权主义早该退出历史舞台。有抹黑中国的时间,布林肯更应该多担忧一下拜登的“总统大位”,是否还能保住。